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打印 收藏 字體大?。?a id="nbig" href="javascript:void(null);" onclick="javascript:dozoom('18px','36px',this);">大

        工商聯:放寬石油進口 推進石油領域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2012-3-4 9:14:19    閱讀:11572次

        兩會來臨,全國工商聯近日提出了關于以放寬石油進口為突破口、推進石油領域體制改革的提案,具體全文如下:

            建議承辦單位: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

            近年來,隨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我國能源需求總量急劇膨脹,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數量逐年遞增。據海關統計,2011 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25,378 萬噸,同比增長6.0%,成品油進口4,060 萬噸,同比增長10.1%,據估算,2011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已超過55%,而且未來還將繼續上升。

            國內石油領域存在突出問題。目前,我國石油領域由國有石油公司壟斷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從原油供給上,少數民營企業能夠獲得數量很少的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并且進口原油時需首先由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排產證明,進口的原油不能在市場流通;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實際控制了超過95%以上的原油生產和進口。民營煉油企業由于缺少穩定的原油供給,大多以成本高得多的燃料油為原料,即便如此,開工率普遍仍然不到40%;從成品油供給上,獲得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的民營石油流通企業不能用配額進口汽油、柴油,只能用配額進口燃料油,由于沒有穩定的成品油供應保障,時常出現民營批發企業無油可批和民營加油站無油可加的情況,民營企業的總銷售額不到全國銷售額的30%。石油領域對原油和成品油市場的壟斷經營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方面,幾大國有石油企業目標明顯,政治敏感度高,市場敏銳性和靈活性欠缺,不利于在國際石油市場上有效控制進口成本和擴寬進口渠道;另一方面,幾大國有石油企業對國內市場的絕對控制,導致成品油市場緊張、競爭不充分、價格居高不下等現象在不同地域、不同層面都有表現。

            我國石油體制改革已具備條件。2005 年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非公經濟36 條”)和2010 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民間投資36 條”)都明確提出,要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石油等壟斷領域。當前正是政府出臺具體措施改革現有石油體制,掃除政策和行政上的障礙,切實落實文件精神的大好時機。目前一批優秀民營煉油企業和石油流通企業,在技術裝備和經營管理上已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以煉化環節為例,經歷國家對小煉油廠大規模清理整頓后,符合產業政策和相關審批或核準程序而保留下來的民營煉油企業目前已不足百家,其中一批大型煉廠,在新建項目的規模、技術標準、質量水平和環保等級等方面,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有企業。很多民營煉油企業是地方名列前茅的納稅大戶,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近年來,國內建立了石油交易市場,為公開、公平、透明、規范的石油交易提供了平臺,這為我國的石油體制改革提供了關鍵的條件。

            為此,我們建議:以逐步放寬石油進口為突破口,推進我國石油體制改革。向民營企業放寬原油、成品油的進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應體系,充分發揮石油交易平臺的作用,完善市場化的石油定價機制,使民營企業能更加平等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來。

            一是大幅度提高原油、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取消非國營貿易企業進口原油需由中石油或中石化出具排產證明的有關規定,取消對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配額只能用于進口燃料油的審批限制,允許他們在配額內自行進口,供應國內石油企業,也可在石油交易市場上流通。
           
            二是拓寬原油進口主體,根據企業實力、原油加工能力、油品質量、節能減排等指標選擇部分符合條件的民營煉油企業,賦予其原油自營進口權,用于保證本企業生產的原油供給。煉油企業自營進口原油應不受配額限制。

            三是將符合條件的民營儲油企業納入國家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允許他們根據國際油價和儲油能力適時自主進口汽柴油等成品油,有利于藏油于民和降低儲備成本。


        來源:國際石油網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地址: 河北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

        郵編: 061100

        電話: 0317-5232129

        傳真: 0317-5232129

           中國石油   |    中國石化   |    中國海油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中國石油和化工網   |    石油工業標準化信息網   |    國際能源網